文章来源:

写在开头,主要是自己的总结与反思,有点长,大多是主观,不论战正不正确,就是开放式交流,不断积累完善这文档并期待它能一直进化,另外,写的目的不是想打压创业的热情,而是奔着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,因为创业的高回报,肯定还是不断会有年轻人涌入,如果有好好深度思考与准备,那么就跟21点或德州的牌桌一样,你是在**"算牌"还是在"赌博"**? 差别很大。

注 : 如果觉得有启发,请随意分享/转发,不需要征求同意

入伙前的思考 :

#请先诚实拷问自己是想创业还是在逃避

很多从大厂出来的创业者或者是想加入创业的人,认真聆听他们的说法后,大部分的人可以发现一条共性,就是愤愤不平的情绪,"觉得大厂里内卷严重,自己不被重视""凭什么我干得这么多,好绩效是别人的""我不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""公司的战略不清晰""内斗严重,我不喜欢工作氛围"等等,类似的大白话能听到很多,但如果冷静下来问问自己,其实会发现,是自己的认知与能力遇到局限,尝试用看似自洽的逻辑性去说服自己创业或加入创业公司,因为可以自己说了算,为情绪找到出口,但认知局限的本质问题并没有解决,所以为什么创业失败的概率是非常高的。

#理性面对本质问题而不是情绪高涨觉得遇到知音

逃避并不可耻,它是人性,但这个时候切忌几件情绪上的摩擦 :

  1. 都是公司的错, 公司不重视我,不给我资源,所以我想出来看看机会
  2. 明明是奔着创业高杠杆的回报,但又要包装是为了创业的情怀
  3. 觉得遇到知音跟真正的伙伴,特别被對方觸動失去已久的熱情,请先冷静一晚
  4. 自己真的懂或热爱所做的产品吗? 还是被话术感染情绪
  5. 忽略创业公司商业模式是否成立,觉得人对了最重要

每个人离开学校后,都是不断在做"选择",选择没有对错,但会造成不一样的结果,今天想创业或加入创业团队是否在逃避面对自己的短板? 请回归"理性",一个简单的检验方式就是自我总结,列下来自己最真实的困境与短板,今天造成需要再做新选择的原因,其实是自己,只有深入挖掘与确认问题的根本,才能开始尝试解题,**大厂与创业公司的选择只有一个逻辑,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,**当然这个前提是你有选择的权力,如果没有那只能提升自己技能,先求生存,别把all in跟一起干成事业常挂嘴边

#创投圈人脉建立远比你想象中重要

拿出一张白纸,列出来所有能联络上,创投圈的朋友,包含正在创业的、FA、VC等等,如果发现特别少,那么你对创业或加入创业团队的认知就有非常大的局限,当下要做的不是选择创业或加入创业公司,而是找到一切的方法去扩展这样的人脉圈,而且这些人脉是愿意跟你坐下来好好聊上一个小时,我称之为有效的创投人脉圈,唯有这样,才能用最高效的方式,提升对市场的认知,给自己的选择扫盲,踩坑的概率才有可能下降。

#合伙人需要的是相似而非互补